|為什麼你不?|
.
最近和好友O聊天,他過去在英國和智利經營國際貨運公司15年的時間,現在有個side project ,在瓦倫西亞和朋友開發新型的電動腳踏車,即將開始募資。
.
我們的兒子們是好哥兒們,時常在彼此家裡待著。很幸運地,爸媽們彼此也是好朋友,當兒子們在玩的時候,我們就會很熱切地聊一些創業心得,當然也聊時事聊歷史聊現狀。O是一個廣讀眾書的人,也時常給我們許多input,甚至辯論。
.
那天O非常好奇地問我:
「你應該是可以把Podcast 做得很好,為什麼後來停了?」
「你為什麼沒做 YouTube 頻道?」
.
他覺得我應該是可以這樣那樣發展,他也覺得我應該是知道這些「門路」,很好奇為什麼我不做。
.
我說:「世界上有意思的事情很多,但我們不是每種都要做。」
.
我說,其實他不是第一個這樣告訴我的人。我不排斥任何新玩意,也都會去試試玩玩,但如果知道這會影響我的生活模式,我就不會繼續。
.
因為,對我來說,現在的生活比重perfect!
是經過多年努力和學習後才懂、才到達的狀態。
.
我知道自己的能量與時間就是這麽多,該怎麼分配給家庭、事業、社會,還有自己,也有我的想法與安排。
.
我大概有10% 的空間是保留給「嘗試」和「探索」的。如果不影響現有比重而又有趣的事情,才會繼續;但如果評估(一定會稍微花時間去實際執行,不只是空想)後,覺得這樣改變後的可能成果並不值得我改變現有的比重,那就不會糾結地放下。
.
不是每個人都要追著同樣的夢
不是每個人都要將精力發揮到極致
不是抓了每個看起來該做的事情就叫做成功
.
所以也沒有「覺得可惜」之處
而同時也不會有「滿到要爆炸」之感
.
不會左顧右盼,也隨遇而安。
就像大樹成長,汲取現有的大地日月精華,在能有的空間中盡量成長。安安穩穩,不慌不忙。
.
這世界上好玩的事很多,但忙著玩,到最後都不好玩了。
.
成就感和自我肯定,來自手上挑選而投入的事是否帶著自己的生命往想要的生活前進,而非決定於抓了多少To-Do在手上。
.
圖:O和陳老闆帶著兩個男孩去hiking 的自然公園